雄安旧时风物之八十八 凉凉的冰窖暖暖的情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雄新社 Author 周永战
北风凛冽,在白洋淀宽阔的冰面上,一群穿着厚厚的家做(方言,读zòu)的棉裤、棉袄的人们,嘴里往外哈着热气,胡子上结着一层白白的冰霜,干得正起劲。这是一群拉冰的人,他们要将淀里冻得结结实实的厚厚的冰,拉到村边的冰窖里储藏起来。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,是淀里的冰冻得最厚,最结实的时候,也是镩冰、拉冰的最佳时节。
在冰封大地之前,先得挖一个大大的深深的冰窖,准备盛放冰块。等到天气最冷的时候,就可以镩冰、拉冰了。人们选择冰冻得最厚、最透亮地方,先用冰镩子镩出一个长方形的形状,然后沿这个形状窜下一块长方形的冰,再用铁钩子从水里把冰钩上来,然后用一个大大的类似老虎钳的铁制工具,夹住冰的两壁,拽着“大号老虎钳”尾部系着的绳子,把冰拉到岸边,再装车拉到冰窖,在冰窖里要把冰块一层层码放整齐。大大的冰窖码放着满满当当的冰块,太阳照射下熠熠生光,晶莹剔透,嘿,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水晶宫吗!装满冰的冰窖上面,得铺上一层苇席,苇席上铺上厚厚的滑秸,然后再盖上厚厚的土层,这是给冰窖保温。封好的冰窖一直得等到第二年天气热了才会开窖往外卖,卖冰时,随时要注意把冰窖口密封好,要不然进去大量热气,损失就大了。
在空气压缩制冷尚不普及的年代,这冰窖的作用可大了。比如卖鱼的,炎热的夏季,每天都得用冰块保鲜,否则,一夜之间,鲜鱼就成了臭鱼了。不过我记忆最深刻的,还是冰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给我们带来的福利。
那时的冰棍就是用冰块冻的。把从冰窖里买来的大冰块镩成小块,装进大桶里,把调好的糖水或糖精水,灌进用白铁打制的冰棍儿筒子,再在筒子里加一根小竹棍儿、小木棍儿当冰棍把儿,然后把冰棍儿筒子插入碎冰之间。大桶里的小冰块里得加入硝盐(我们俗称小盐,加入食盐也行,但食盐贵得多),然后把大桶密封,硝盐加速冰的融化,冰融化时吸收冰棍儿筒里糖水的热量,糖水自然就冻成冰棍了。冻好的冰棍儿,装进用小棉被包好的木箱子,就可以沿街叫卖了。这是孩子们夏天最喜欢的零食,一分钱一根,大家也买得起,一根冰棍儿嗦啦(吸食、舔食)半天,解热、解渴、解馋。
还有的人更直接,就从冰窖那趸一大块冰,再一小块一小块地镩着卖,一小块冰,在嘴里不停地嗦啦,变得圆润起来,就像水晶一样透亮,吃着甜丝儿丝儿的,透心凉。卫生不用担心,那时好多人家做饭、吃水都直接用淀里的水,那时的水是清亮的,干净的。吃冰块记忆最深刻的是在社中上学时,那时不放暑假,一个大伏天的下午,天气闷热难耐,几十个人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,连个电扇都没有,简直都快热晕了。这时我们老师居然买进来一盆儿冰块儿,同学们一人一块。贤者雪中送炭,老师热中送冰。这冰块吃着,凉在嘴里,暖在心里,这是吃得最舒服最幸福的一次了。这救命的冰啊,简直来得太及时了。
最享受的还是赶集或赶庙会,街道两旁大大的冰块上,整齐排列一瓶瓶汽水,也有人提溜着大桶吆喝着卖冰水,汽水是小玻璃瓶装的,一毛钱一瓶,冰水二分钱一大玻璃杯,买过来,都是一扬脖一饮而尽,凉爽、痛快,这个集、这个庙会算是没白来。
家乡的冰窖已经成为历史了,冰窖是冷冷的,可有关冰窖的记忆却是暖暖的幸福的。
作者:周永战,雄县人民法院,13931378578。
雄新社原创文章,转载请申请白名单,不然一律投诉
作者专栏
本文为“雄媒社”(ID:xaxqhot)原创文章。
媒媒社(ID:xaxqhot)立足雄安,面向京津冀,致力草根原创,每天都有全网独一无二的内容。诚邀各地写手加盟,投稿邮箱1702786888@qq.com。